
“砸窗事件”还在持续发酵,本来铁路部门两次道歉都平息的差不多了,哪知后来又硬搞了一个说明股票配资中心网址,没达到破窗标准,结果爆雷了!这下连官媒都看不下去了,发文强调任何情况要以人为本的宗旨!

说来,这次小伙子危急时刻的担当和果断,把自己的前途一切都赌上了,恰恰说明大家心里有杆秤:在生命面前,小伙砸窗救乘客与砸缸救人性质是一样的,合理的“破例”不仅不该被苛责,反而值得肯定。在古代封建社会,\"人命关天\"是共识,司马光砸缸得到全社会的认同。到了今天,某列车被砸窗被认为不遵守规定,未经批准,并进行批评教育,让人误以为\"规定大于人命\"。尽管铁路部门很会说,美其名曰还没到破窗紧急避险的程度,但车厢内光膀子那些事实又怎么否定的了?难道非得人没了,才算?
车厢内长时间高热且缺氧,是会出人命的,这是常识。前几天,青岛大学宿管大爷热死了!要是人都死了,破窗还有什么意义?再说,平时的应急演练呢?面对突发事件该采取的措施呢?典型的一副国企做派:一切以自己的官位安稳为原则,其他任何人的权益与我无关!
细思量,铁路部门之所以对砸窗小伙子的行为始终不感冒,并不是在乎他砸的那窗值多少钱,而在乎的是有人敢不听话,敢反抗!毕竟这次有人砸了铁老大的潜规则,让他们很没面子,心有不甘呀!更甭说一旦肯定了小伙子的做法,就等于在说他们的员工工作没做到位,窗不是他们自己人砸的,本来应该他们干的事,被外人干了。这事要是他们自己砸的,说不定得大肆报道,当时的班组还得发奖金。
当下很多部门,领导办事不果断,不武断,不敢担责,遇事拖拖拉拉,层层上报。一点事情互相扯皮,来回踢皮球,只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,为了头上的乌纱帽.....要知道,凡事没有一成不变的,没有一定要变的,紧急情况哪有不变的!无论如何,都要相时而动,随机应变。而不是机械死板,形式为上,一味看领导脸色,等领导命令。如果什么事都要等领导同意,哪道菜你都别想吃上热的,等请示下来,黄金期都过了。君不见,几年之前有个地铁出事儿了,淹死很多人,就是逐级上报!
灵魂拷问,K1373次列车砸窗事件引发舆情的根源其实就一个:有些人在位置上待久了,虽在其位,实则思想禁锢了,思维刻板了,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是淡漠了。人民生命安全至上这个最基本的工作要求,平时只满足喊在嘴上,写在纸上,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。他们奉行的只是砸窗可以,但要经过我允,我的权威不容挑战,要懂规矩!在这起砸玻璃事件中,可以清楚的看到,关键时刻,人民群众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,都是奢侈的。在某些人眼里,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,还不如一块车窗玻璃。归根结底,还是铁路部门的权威大于乘客的安危。

至于通报中详细列举供应了“900余罐八宝粥、1300余瓶矿泉水”,“联系10辆120救护车待命”....凡此种种,看似尽心尽力,实则本末倒置,顾左而言他,回避了最深层的问题:三个小时只等来八宝粥和冰水,大家不是渴,也不是饿,是热!
庆幸这次没有发生人员伤害,想奉劝有关部门:当下已是网络时代,“砸窗通风”的是与非,“真相”极难“装饰”,不妨多问问现场乘客的感受!在没完没了的争论都是苍白无力的,所有的理由都不是理由,还是不要再强词夺理,越描越黑了!好好找找自己应急管理的问题,多说就是找骂!
无他,假若真不服气,倒不如在气温38℃时把铁路部门的中、高级官员请到列车上,在列车上闷3小时(模拟那天的场景)后,再来争论是非曲直,兴许就会有结果了。
配资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